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

造訪鶯歌古窯-蛇窯

歌區文化路是鶯歌早期產業重地,商號拱廊與窯廠處處,形成小鎮美麗的風情畫。戰後產業沒落,聚落內老建物陸續拆除 ..其中古窯只剩不到十支..近日有些面臨拆除命運..文化資產保護 也再度提出探討. ............       圖文/魏雲日

造訪鶯歌文化路蛇窯巧遇阿萬師與佛光會一群師姐也是陶藝家-高蓮秀 曾是攝影學夥伴.

「阿萬師」本名曾財萬,1932年生,於民國60幾年時就經營「萬佳陶坊」,自行開發手拉坯製壺技術,是早期從事手拉坯壺製作的佼佼者。除傳統茶壺,也開發以2種不同的土混合塑燒的「梨皮壺」,呈現渾然天成的質感,相當有特色。

走到小巷口 前蛇窯阿萬師的家

蛇窯週邊己是荒煙漫草..

自鶯歌文化路小徑可通到穀倉農會

光復時期鶯歌原有十幾座蛇窯,如今僅剩文化路上這座蛇窯,原本的窯身約有三十幾公尺,如今已毀壞不見,留存約10公尺高煙囪,供遊客想像。

蛇窯是清朝年間傳入臺灣的窯種,窯頭設有觀火眼、投柴口,下方有通風口,後方的窯室擺放著坯體,中間如隧道般沒有間隔。

鶯歌區是一個集藝術、文化、歷史、環保、健康、熱情及多元化的地區,此次鶯歌區在城鄉局的提案入圍,並在「自然、人文景觀」、「藝術、文化與遺產」、「環境保護」、「社區參與」、「健康生活」及「策略規劃」等6個面向的實踐行動方案獲得肯定,脫穎而出,向國際展示出鶯歌擁有最佳環境實踐行動方案。在全球環境變遷的挑戰、經濟環境與生態永續發展的前提下,城鄉局將持續推動宜居城市行動策略方案的實踐,朝向「國際綠色嚮居之都」的目標邁進。以上對 文化與遺產對於古窯的何去何從值得探討..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